【谨防中毒】禁止采食野生菌、马桑果、野菜

来源:   发布时间:   浏览量:次  字体:


一、拒食野生菌、野菜、野果,谨防食物中毒。

夏季来临,气温升高,野生菌、野果、野菜等进入生长旺季,采食野生菌、野果、野菜,极易引起中毒,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。为了您和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大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:不采摘、不食用野生菌、马桑果、野菜!

1、拒绝采食野生菌

野生菌又名菌子、蘑菇,是一种真菌,一些野生菌可以作为食品,但也有不少种类有毒,可致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。野生菌食用后的中毒症状有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无力、流泪、精神错乱、急性贫血、黄疸等,严重者可致命。

预防野生菌中毒“三不”法则

(1).不采摘

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菌。所谓的“外观不鲜艳”、“能吹响”的蘑菇没毒的辨别方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。

(2).不购买

勿从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,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,也不能放松警惕,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,不要偏听偏信,轻易买来食用。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。

(3).不食用

为避免食物中毒,要慎食野生蘑菇。集体聚餐、餐饮服务、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,以确保饮食安全。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,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,并从正规渠道购买药材,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民间流传的“放大蒜、银器等一同烹饪不变色即为没毒”、“高温杀毒”的说法并不准确,生命只有一次,万望珍重。

一、拒绝采食马桑果

马桑果又名毒空木,水马桑、鸭食木、鸡瘟柴等,为桑科植物,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。马桑果豌豆大小,圆形多肉,未成熟时呈绿色,每年5~6月份成熟,初呈鲜红色,后渐变为紫黑色,有剧毒,外形似桑葚,常被当作桑葚而误食中毒,甚至引起死亡。误食马桑果会引起兴奋、痉挛,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,严重可致脑水肿、呼吸衰竭等,其他如肺、肝、心,肾等脏器亦受损害。

少食、慎食黄泡、白泡等野果。黄泡,又叫栽秧泡、锁地风、黄茨果,植物学名五叶草莓。白泡,白泡学名叫“白藨(Pāo)”,民间叫它“白泡儿”,也叫“白草莓”。黄泡、白泡每年5~6月份成熟,生长在野外,由于果实结构特殊,凹凸不平,很容易藏匿虫卵、灰尘和残留农药,食用不当或过量食用易引发腹泻等症状。广大民众到郊外游玩、踏青时不要采食外形似桑葚的野果和不认识的野果、野菜,避免误食有毒食物引起中毒。

不要盲目迷信某些野菜的“养生”“药用”“治疗”功效。有些野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或本身就是中药材,食用后会有类似药物的作用,所以应注重食物多样性和膳食平衡,不宜多吃或单一类型大量食用。比如:车前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抽搐,蒲公英、鱼腥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胃寒者胃痛,马齿菜食用过量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状。

不随意采食、出售、购买难以识别的野菜。很多野菜具有毒性,并且容易混在可食用的野菜中。不随意采食、出售、购买不熟悉或难以识别、来源不明、异味很重、已霉烂、生长在喷洒农药、施以化肥的庄稼地里的野菜。

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发期,食品安全关系到您及家人的身体健康,为了您的健康和生命安全,请不要采摘和食用野生菌、野菜和野果。

一旦发生食物中毒,要立即到附近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,不要乱服药物,以免延误病情;同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,并予以保存,以备检验;在治疗急救病人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,以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,查处食物中毒事件。

请大家积极行动起来,从自己做起,从现在做起,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的饮食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!珍惜生命,谨防中毒!